這本書的書名,本身就是一個大哉問。在打開書本之前,以為是在談論人生方向之類的,實際閱讀之後,確實也是如此,只不過作者有幸擔任大學校長,他站在更高的角度來思考,可以為大學留下什麼?當他為大學留下傲人成績的同時,也已經為他的人生留下一頁了。
-關於作者
作者約翰.漢尼斯是史丹佛大學的校長,他從學者走向領導之路長達25年,從實驗室主任,到工學院院長,帶領的敎職員從35人變成200人,不過,當時的同事都是工程師,有共同語彙,容易溝通。3年後,1999年他受校長邀請出任教務長,這個職位等同大學執行長,是一次很大的升職。沒想到他才上任幾個月,校長就宣布要卸任,經過一連串的校長遴選會議後,他在2000秋天擔任史丹佛第十任校長,這一年,作者才47歲。
漢尼斯在接下校長之前,並沒有太多大型機構高階主管的經驗,對於如何管理大型行政組織的知識也所知有限。雖然他擔心自己經驗不足,表現會讓大家失望,但這項挑戰也讓他心動,他有機會讓史丹佛大學更上一層樓,而這是蘊孕他的母校。
如何從0開始?他用研究學問的方法,開始大量閱讀有關領導方面的書籍,特別是偉大領導人的傳記;同時,漢尼斯下了一個重大的決定,他要自己對不同領域常保好奇心,讓自己能聆聽他人的意見。
2016年漢尼斯卸下校長職務時,如何評定漢尼斯是不是一位優秀的領導人呢?從史丹佛大學的排行、學生表現與註冊率等等數據,可以客觀認定,漢尼斯無疑是一位卓越的領導者。
擔任這麼長的大學校長期間,漢尼斯整理出他自己對於領導的觀點,發現其中有些與一些流行的觀點大不相同,有些甚至與一般人對於領導的直覺背道而馳。
-關於這本書的內容
漢尼斯開始探討「高績效領導」的幾個關鍵層面,所以書的前四章都聚焦在基礎上,關於:謙卑、真誠、服務精神與同理心,有些與僕人式的領導有關,漢尼斯認為這些基礎原則,對改變組織的領導力非常關鍵。
第五章談到勇氣,把前面提到的原則,結合後面五章組織變革的方法,是一個重要的轉折點,這是偉大的領導人必備的特質,也是面臨挑戰時,必須有的特質-勇氣。然而,勇氣必須有前四章的基本原則以及組織的核心使命做為基石。
史丹佛大學已經是百年以上的老學校,要讓老學校轉型,有許多困難與挑戰,所以漢尼斯把重要的領導關鍵能力整理成書,希望能刺激更多人探討21世紀領導本質的轉變。
接下來我想分享書中我比較有感的部分:
-關於「勇氣」
勇氣與勇敢有什麼不同?
漢尼斯認為勇敢的行為來自心中的勇氣,而勇氣常透過勇敢的行為表現出來,二者是互為表裏。但勇氣是持續不斷的,這項特質是果斷和道德方向的基石,而勇敢則是經由事件激發出來的,願意在某個必須的時刻,承擔極大的風險。
漢尼斯認為每個人性格都含有勇氣,只是多寡而已,這取決於過去經歷、訓練它的次數多少。即使是有勇氣的人,也是跟一般人一樣會害怕,只不過他們知道採取正確行動時,如何與恐懼共處。
漢尼斯在治理史丹佛大學時期,面臨到幾次關鍵事件,例如上任的第一場公開演說、九一一恐佈攻擊事件與2008年金融風暴,這些經驗讓漢尼斯知道,身為領導人要比其他人更有勇氣。在解決這些困難的問題時,漢尼斯提醒領導人要記住,這不是自己一個人的事,要依循組織機構的核心使命與價值觀行事。
有時勇氣意謂著立場堅定。領導人會遇到各式各樣的抗議、訴求。漢尼斯遇到學生抗議絕食時,他會擔心這些參與的學生。因為學生的動機是良善、正向的,然而學生往往只了解事件的一部分,有時甚至受到特定團體影響。漢尼斯必須堅持對的事,也必須顧及學生的安危,化解危機。
在公務生涯中,我看過許多聰明人,包括高考二級榜首、人生勝利組(建中北一女台大)、擁有多張技師牌(土木、結構、大地、建築師)、二個以上的碩士文憑、喝過洋墨水的等等優秀人才,這些人大部分因為光環都能當上主管,但我還沒見過處理危機事件讓我佩服的人,因為在民意或上意之下,沒有人能堅持立場,都只能成為優秀的棋子。
常常我會覺得很感慨,明明每年考上公務員的人,都可謂是一群聰明人、優秀的人,但執行公權力時,制度跟整體環境使然,大部分人都成為橡皮圖章跟棋子;因為社群發達,甚至很多年輕人一考上,互相負能量之後就立志只做60分的公務員。
-總結
一所名校跟一家知名企業一樣,領導人的格局與能力,攸關未來。史丹佛大學在漢尼斯的領導下,能成為全球前十大名校,其領導學必有可學習之處。
從漢尼斯在書中提到許多事件,更能體會到他會整理出這些領導原則的原因。
如果你是主管,或是有自己的團隊,應該把這本書納入你的書單中,因為這裏面有漢尼斯25年的實務領導經驗談,而非高談闊論的理論。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