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每年會遇到好幾次的公務員各類考試分發作業,有二位IG小朋友分別私訊問我哪個單位好?大學、高中、國中、小學哪個好?剛巧我到臉書某社團也看到好幾則貼文都在問大家哪個單位好?從這個現象中,我看到幾個問題,還滿膽顫心驚的。

 

模糊式的問題

有一則貼文是一位一般行政職系,中部人,列出16個單位,問大家哪個缺好?有一位留言武陵農場好,說了幾項優點「1.有高山加級。2.有農埸經營獎金。3.有宿舍。4.可以搭伙」就有人說選離家近的好,可以準備高考。

 

又有人說千萬不要選醫院,另一人又說當然首選醫院,因為「一個月一萬多紅利獎金,還不用加班」。也有人鼓勵去學校,可以準備高考也能待到退休。

另外有人用反面立場給意見,說千萬不要去台中市政府運動局,因為有某職員過勞死。也有人說不要去教育局,說教育局「通常都要一直長期加班(包含假日),眾人避之惟恐不急」。

 

如何問對問題本身就是個問題

我不是要說,這些留言的人在說謊;而是,假設貼文者因為其中一個留言,或許是從獎金、距離或輕鬆等方向來考量而做了決定,分發過去後,卻發現事實不是如此,比如獎金是特定職務者才能領、距離近但卻要常加班、說好的輕鬆卻因主管異動而不輕鬆等等,當然這也是貼文者自己最後的選擇怪不得別人,所以,聽信別人的「經驗」而做選擇是有風險的。

好比西瓜這個水果吧,如果你問我好不好吃,我肯定說西瓜不好吃,為什麼呢?因為我這個人很懶,討厭要吐籽的水果,能像香蕉這樣只要剝皮又不用洗用的水果最棒棒。但如果你問我西瓜汁好喝嗎?我會說好喝啊!奇怪了,同樣是西瓜,怎麼答案不一樣?你有發現嗎?因為問題本身就不一樣啊!

 

好不好?習慣性先問別人

不知道在國外是如何?但在台灣,舉凡標題從生活「xx電影好看嗎?」「xx課值得上嗎?」「xx餐廳評價如何?」到工作「xx公司真的會很操嗎?」「xx產業真的沒有前景了嗎?」,這些文章都高有著點閱率,而這些點閱率來自於有市場,最終問題是,為什麼有市場?

 

很多人看電影或影集,想看介紹又不想人家爆雷;但在實際人生中,卻反而不想踩雷、怕冒險,所以希望凡事有個明確的答案。

 

荷蘭教育著重探索

看到2歲小孩自己吃飯不用大小餵,4歲小孩自己上廁所,8歲小孩沒有大人陪伴在公園自己玩,或是看到 10歲小孩自己騎腳踏車上學,在台灣,大概只有在原鄉或鄉下才有可能。都會小孩,每個都是父母的寶,吃飯追著小孩跑、公園旁家長比小孩多、上下學一排車在學校門口接送,這是我常看見的。

 

「船到荷蘭自然直」的作者提到在荷蘭懷孕生產到小孩上學的過程,荷蘭非常重視「探索」,在baby階段,不給孩子戴手套或束縛巾;一歲多,托嬰中心讓孩子們打赤膊用手沾顏料作畫;當小孩可以站立蹲下時,就可以練習自己穿脫外套。

 

在學校,荷蘭教育重視的是給小孩探索空間,建立獨立自理的能力,作者觀察,荷蘭的學生是最具「成長式思維」,也就是不怕挫折與失敗。而且,根據調查,荷蘭青少年很喜歡上學也熱愛學習。這些探索及教育理念,讓荷蘭的兒童到青少年就開始嚐試微型創業,13至 18歲登記有案的青少年創業家在作者出版時,已經有超過16000名。

 

剛好去年過年期間看一本「比工作更重要的事」,也是在談荷蘭人的生活哲學反應在職場上,與台灣有相當大的不同。這二本書不約而同,除了提到荷蘭人的精打細算,也有著主動習慣性思考能力,我想,這確實跟荷蘭式教育有關。

 

假如改成這樣提問

回頭來看前面那些考上公務員的提問,如果,他們的問題改成「xx單位的工作內容?」「xx單位的文化氛圍如何?」「xx單位的主管特質如何?或是「我想要發展xx方面的工作經驗,xx單位的工作內容是否有這方面的發展?」或是很直白的指出「我只想每天準時下班做自己的事,哪個單位可以準時下班?」都好過模糊的問「以下哪個單位好?」

 

白天不懂夜的黑,你也不會懂我說的好或不好。要參考別人的經驗,至少先搞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麼,也讓別人清楚你要的是什麼。

 

荷蘭.jpeg

歡迎跟我一起在下班後,

到potato平台用文字挖礦,

 自己的退休金自己加,早日退休~

 註冊連結或是輸入我的推薦碼:ZLtowfZcZ

🐣公務老菜鳥的IG:ahow168

 🍺歡迎追蹤 即時互動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富有人生 的頭像
    富有人生

    上班不滿族 / 阿好姐

    富有人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